噴霧干燥機命是造紙和印刷術
喬治的兒子正準備解剖課的考試,他輕輕地敲打鍵盤,屏幕上 出現了 圖像,顯 示 了人體內部機能的運作情況。完畢之后,他和父母一道進 行了 30分鐘的“實地 旅游”,他 們 帶著耳機和特制的眼睛,坐著移動式的椅子,隨著電腦開始了尼羅河 之行。從這個未來的 家 庭中,可以看到信息技術革命對教育影響的一個縮影。 從人類對信息的傳遞、儲存和使 用來 看,人 類歷 史上 已經經 歷了 四次 革命:第一 次信 息 革命是文字的產生;第二次信息革噴霧干燥機命是造紙和印刷術的發明;第三次信息革命是 電信 技術, 例如電報、電話、廣播、電視等的開發和運用;第四次信息革命則 是以電 子計算機的普遍運 用 為標志的。隨著計算機的廣泛運用,多媒 體技術方興未艾,信息高速公路 異軍突 起,人工 智 能技術也取得了新的進展,人類歷史上面臨著一場深刻的社會變革,即 從工業化社會走向 信 息化社會。 教育技術的發展自二戰結束以來,只 有 50余年 的歷 史,時間 雖短,但 發展的 進程 很快, 20世紀 50年代,教育技術主要局限于無線 電、廣播、電視、錄音、錄 像、幻燈、投 影、唱 片等 大 眾傳播媒體,通常把這一階段稱之為常規教學媒體階段。很顯然,這一 階段是與第三次信 息 革命相適應。
計算機技術是信息社會的主要標志,計算機輔助教育雖然 始于 20世紀 60年 代美國、西歐等一些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但其真正的影 響則是 在 20世 紀 70年代以后的 事 情。教育技術開發的重點也從大眾傳播媒體轉向衛星教育電視和計算機輔助教育。80年代 末 ~90年代初,現代教育技術也主要是向多媒體教育 系統、計 算機教 育網 絡系 統、智 能型 專 ·226· 第 11章 構筑高度信息化社會的新型學校家系統和教學系統等方面發展。 在信息技術革命影響下,未來的教育形象將會怎樣?可以設想,未 來的教育將會發生 一 系列的根本變化。 教育體系從學校教育走向終身教育。在新 的技 術革 命影響 下,傳統 的學 校教育 體系 被 打破,將被終身教育所取代。這是信息革命給教育帶來的一個最為根本 性的 變化。 那時 的 教育不再囿于正規的學校教育的局限,而是向社會開放,向成人開放。 現行教育系統中與 社 會脫節的部分,將由知識信息網 所組成的開放式 的教育來補 償。學習將成為人們生 活的 第 一需要。 教育主體從教師中心到學生中心。計算機輔助教學普及后,教 師中心 的地位日漸動搖, 退居到咨詢、指導的地位,學生將真正成為學習的主 人。用多媒體技術、網絡 技術制 作教 學 節目,學習者可以擺脫時間和空 間的 限制,獲取自己 所需要的教 育信息。 當然,信息 技術 對 教師的能力和素質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 教育形式從集體化教學到個別化教學。班級授課制是傳統教育 最為典型 的特征。在 信 息社會里,由于多媒體技術、網絡 技術 和遠 程通 信技術為 學習 者提供 了 多種多 樣的選擇 機 會,班級授課制受到威脅,多樣化、個別化教學成為教育的主流,按能力 和實際水平的分組 教 學和以自愿為原則的個別教學廣泛實施。 教育場所從學校走向家庭。多媒體 技術的 運用,縮 短并模 糊了 計算 機等 信息技 術與 家 用電器之間的界限,未來的電視將呈現出雙向化、多功能化和高智能化等特點,為人 們在 家 庭中學習和生活提供了便利。
隨著信息技術日益大眾化、家庭化,家庭 在未來將有可能成 為 學習的主要場所。 教育媒體以書本為中心將走向以計算機為中心的多媒體教學時代。 在信息 社會,電 子 教科書被引進教育領域,成為一 種全 新的教育媒 體。未來的教材,將不再 僅僅是 文字,還 有 圖形、圖像、動畫、視頻等。為滿足大眾化的日益增長的文化教育需 求,遠距離教育將得到 較 大的發展,人們憑借多媒體技術和通信技術可以遠距離獲取知識和信息。 教育效益從低效走向高效。以手工操作為主的傳統教育,勞動密度 大,效 率低下。當 代 信息技術的發展在教育中的運用極大地提高了教育、教學和管理的效率。 據統計,信息高 速 公路建成后,通過雙方交流式遠距離教育,學生的學習時間將比不興建“信息高速公路”的 同 等情況下減少 40%,學到的東西將增加 30%,經費也節約 30%。多媒體技術、網絡技術以 及 通信技術將成為人們獲得知識信息最為得心應手的工具。 當然,任何技術并不是萬能的靈丹妙 藥、一勞永逸,它總 是有 利和弊 兩個 方面。 日本 教 育技術學家坂元昂對信息技術的一些消極影響概括為: (1)信息泛濫,真假難分。 (2)信息偏向。例如,只吸收自己感興趣的信息導致視野狹小;因 對信息的接近度不 同 造成對信息理解上的差別。 11.3 未來學家對信息社會學校的暢想 ·227·(3)信息依存,即依賴信息技術所傳遞的信息而不再用自己的眼睛去認識自然與社會現 實。例如,人與計算機對話后,對自然、社會及周圍的人就缺少接觸與關心,導致人情冷漠。 (4)信息災難。信息技術一旦產生故障,將導致社會生活混亂,甚至危及人類的生存。 (5)信息犯罪。例如私生活的侵犯、版權的侵犯、各 種證件的偽 造等 都變得 更加 容易, 等等。教育技術也有一些不利的影響。據 某些發 達國 家的 教育專 家統 計,長期 與計算 機打 交 道的兒童,有一半以上出現視力 下降、情緒急躁、與家長和教師感情疏遠,交往能 力差,有 些 孩子變得自私、孤僻。許多社會學家、教育學家、心理學家、教育 技術專 家對信息技術在教 育 中的發展前景進行了認真的思考,提出了這樣或那樣的一些問題,諸如,在未來的信 息社 會 里,學校會消亡嗎?教師還有用 嗎?人的本質會異化嗎?學 習者 如何進 行學 習?人 的思 維 過程怎樣?等等,這些問題都有待于進一步討論和未來教育實踐的檢驗。
教師作為一種專門的職業,是學 校產 生、存 在和 發展 的基本 前提 條件 之一,它在 人類 社 會的文明和進步中寫下了光輝的一頁。計算機進入學校后,有人提 出:教師傳授知識的功 能 已被計算機替代。在美國,有人提 出寧可把 聘請 教師的 錢省下來,用 在 為學校 裝備計算 機 上。在他們看來,計算機是完美無瑕的教 師,有朝一日電 腦真能取代人腦,現 在的教 師將 離 職賦閑。人類教育的發展果真會如此嗎? 對此,不少人提出了否定意見。計算機再高明也是由人來控制 的,計算機程序也是由 人 來編制的。即使是高水平的智能計算機,也只不過是一架沒有感情的機 器而 已。教 育所 面 對的是活生生的社會現實和活生生的人,再高級的計算機在生龍活虎的人面前也會 黯然 失 色。因此,可以說,機器可以代替教師的部分職能,但 并不能完全 代替教 師。計算機 等教 育 技術代替的只是教師勞動中的低級部分,而正是由于教師勞動中的大量非創造性的 工作 被 計算機等教育技術“接管了”,教師才能真正從瑣碎事務中解脫出來,作為一個名副其實的 靈 魂工程師,作用于學生的心靈。計算機與 Internet不能導致學校 教學的革命,然而可 以使 教 師大膽嘗試授課的其他形式。在此過程中,教師絕沒有失去作為關 鍵人物 的重要性,只是 他 的意義改變了,他從知識的 傳授者成為知識的 主 持人。“國際 21世紀 教育委 員會 ”報告 強 調:在傳授人類積累的關于自身和自然的知識方面以及在開發人類 創造力 方面,教師將始 終 是主要的責任者,始終起主導作用。 另外,從學校和學校教育的一些基本特點來看,學校是培養人才 的專門場 所。學校作 為 專職的教育機構是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進行教育活動,它具有 家庭教 育、社會教育無 可 比擬的優越性,過去如此,現在如此,將來也是如此。而且,大多數體 育運動項 目、手工藝術、 藝術活動和社會性技能這類學習活動,沒有人來當教師是非常難學到的。 此外,教育的任 務 和內容是多方面的,除了智能的訓練外,更重要的是品德的陶冶、心 靈的塑 造,學校在這方 面 得天獨厚,這是任何先進的信息 技術 都無法取代 的。
因此,學校將來不僅 不會消 亡,而且 會 得到更加充分的發展和完善,并將以嶄新的面貌出現在人們的面前。 ·228· 第 11章 構筑高度信息化社會的新型學校思考 與練 習 1.什么是校園網?校園網的功能主要有哪些? 2.校園網的建設主要依據哪些原則? 3.校園網的應用主要包括哪幾個方面?結合相關章節的學習著重談談校園網在教學中的應用。 4.試結合“明日蘋果教室”研究項目得出的教師掌握和 運用技術的 五個階段以 及教師轉變 的個案,分析 影 響教師掌握和運用技術的因素。 5.簡述未來學家對信息社會學校的幾種代表性觀點。 參 考 文 獻 1 阿爾溫·托夫勒.未來的震蕩.成都 :四川人民出版社 ,1985 2 阿爾溫·托夫勒.第三次浪潮.北京:三聯書店,1984 3 比爾·蓋茨等著.未來之路.辜正坤主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6 4 尼葛洛龐帝著.數字化生存.胡泳,范海燕譯.海口:海南出版社,1996 5 約翰·奈斯比特.大趨勢———改變我們生活的十個新方向.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4 6 石勰平.昌明的教育.廣州:廣州出版社,1997 7 史靜寰主編.當代美國教育.北京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1 8 托斯頓·胡森.教育的目前趨勢,世界教育展望.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