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噴霧干燥機這一人類
克服噪音的辦法是重復某些重要的信息。這樣,傳播的信息中就不僅僅包括“有效信息”,還 包括重復的那部分信息,即“冗余”。傳播過程中出現噪音時,要力爭處理好有效信息和冗 余 信息之間的平衡。冗余信息的出現會使一定時間內所能傳遞的有效信息有所減少。 人際傳播的消息內容、社會環境和傳播效果并不能直接在這一 模型里 找到,而且這一 模 型仍然是單向直線的,因而不能用它來解釋人的全部社會傳播行為。 數學模型雖然為傳播學研究帶來了一種 全新的視角,但 它并 不完全 適用 于人類 社會 的 傳播過程。它將傳播者和受傳者的角色固定化,忽視 了人類社會 傳播過程中二者之 間的 轉 化。它未能注意到反饋小型噴霧干燥機這一人類傳播活動中極為常見的因素,因 而也就忽視了人類 傳播 的 互動性質,這些缺點同時也是直線傳播模型所共有的。 圖 2.10 奧斯古德—施拉姆的循環模式 在這個基礎上,一些 傳播學 者又提出 了 其他類型的傳播模式。 (3)奧斯古德—施拉姆的循環模式。循 環模式是 施拉 姆在 奧斯 古德 的基 礎 上提 出 的。1954年,施拉姆在《傳播是怎樣運行 的》 一文中,提出了這個新的過程模式,如圖2.10 所示。這一模 式突 出 了信 息傳 播過 程 的 循 環 性,這就內含了這樣一種觀點:信息會產生反 饋,并為傳播雙方所共享。另外,它對以前單 向直線模式 的另一個突破是:更 強調傳 受雙 方 ·34· 第2章 信息知識與信息處理的相互轉化。它的出現打破了傳統的直線單向模式一統天下的局面。 這種模式的缺點是未能區分傳受雙方的地位差別,因為在實際 生活中,傳授雙方的地 位 很少是完全平等的;其次,這個模式雖然能夠較好地體現人際傳播,尤其是面對面傳 播的 特 點,對大眾傳播過程卻不能適用。
(4)格伯納的 傳播 總模 式(如圖 2.11)。 傳播 總模 式由美國 傳播 學者 喬治 · 格伯 納 (G.Gerbern)提出,其目的是要探索一種在多 數情況下都具有廣泛適用性 的模式,該 模式 能 夠依具體情況的不同而以不同的形式對千變萬化的傳播現象進行描述。 圖 2.11 格伯納的傳播總模式 格伯納模式有不同的圖示,而他的文字模式則簡明扼要地說明了其圖解模式的構造: ① 某人; ② 對某事有所感知; ③ 然后做出相應的反應; ④ 在某種狀況下; ⑤ 通過一定的途徑或借助于某種工具; ⑥ 獲取某些可利用的材料; ⑦ 采取某種形式; ⑧ 在一定的環境和背景中; ⑨ 傳達某些內容; ⑩ 得到某種效果。 可見,這是一條由感知到生產再到感知的信息傳遞鏈,該模式的 優點是適 用廣泛。它 既 可以描述人的傳播過程,也能夠描述機器,如計算機的傳播過程或人 與機器的 混合傳播。 依 2.3 信息的本質、特征和傳播 ·35·照這一模式,整個傳播過程中所有的信息都始終與外界保持著密切 的聯系,可見人類傳播 是 具有開放性的系統,而傳播也是對紛繁復雜的事件、信息加以選擇和傳送的選擇 性、多變 的 過程。該模式只是對單向線性模式的改進,仍然缺乏對傳播活動中 反饋和 雙向性的描述,這 是其不足之處。 (5)德弗勒的互動過程模式(如圖 2.12)。德弗勒(DeFleur)互動模式的基本觀點是:大 眾傳播是構成社會系統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德弗勒是從社會 學角度 切入對大眾傳播體 系 進行整體觀察,并采用系統科學 的方法進行分析 后得出這一 模式的。該模式最為明 顯的 優 點是突出了整體與部分、部分與 部分 之間的有機 聯系。就傳播來說,社會 是整體,而 傳播 組 織、政府機構、文化環境、利益團體等是部 分,作為一個組 成部分,傳播組 織的 活動必 然要 受 到社會整體及其他各部分的影響。 圖 2.12 德弗勒的互動過程模式 從這一觀點出發,組成社會系統 的政 治、經 濟、文化 等各部 分都 必然 會成 為影響 大眾 傳 播過程的因素,大眾傳播過程是 作為一個多變量 的系統而存 在。德弗勒的這一模式 主要 的 描述目標是美國的大眾傳播系統,其目的是要揭示大眾傳播與社會系統各組成部分 之間 的 聯系。
大眾傳播必然會受到社會中此消彼長的各種力量的影響,這些力量之間對比 平衡 的 保持或打破,都會對大眾傳播構成影響。 這一模式并不完全適用于那些直接受到國家、政府或政黨的控制和指導的大眾傳播。 (6)賴利夫婦的系統模式(如圖 2.13)。美國社會學家賴利(Laily)夫婦于 1959年從 社 會學的角度提出,大眾傳播是各 種系統中的一個 系統。把傳播過 程放到整個社會系 統中 進 行考察,確實是賴利夫婦的一大創舉。 賴利夫婦將傳播過程看做是龐雜的社會 系統的一個 子系統,同時對 傳播 系統與 社會 系 統之間的互動關系也進行了考察。他們的這種模式將大眾傳播研究帶入了一個新的時代。 ·36· 第2章 信息知識與信息處理圖 2.13 賴利夫婦的系統模式 該模式的基本觀點是:傳播過程是處于社會系統中并受其影響 的一個 子系統,所有的 傳 播過程都可以看做是一個系統的 活動。傳播系統既與社會中其他系統相聯系,又具 有自 身 相對的獨立性。 從這樣的角度看來,傳播過程中 傳授 雙方都是具 有個人內傳 播的個 體系 統。這 些個 體 系統之間相互影響,構成人際傳 播。個體 系統又不是獨立存在,而是從屬 于各自 的群 體,這 樣,群體系統之間又形成群體傳播,而個體、群體又都是社會的組成 部分,他們總是在社會 中 運行,因而又與總的社會系統有著互動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