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噴霧干燥機和造紙有機廢水
述三種因素相互作用,使赤潮易于形成和發生。 大多數學者認為,近海水域有機物污染(富營養化)是形成赤潮的主因。在正常情況下,海洋環境中營養鹽(氮、磷)含量低,往往成為浮游植物繁殖的限制因子。但當大量富含營養物質的生活污水、工業廢水(主要是食品、印染小型噴霧干燥機和造紙有機廢水)和農業廢水入海,加之海區的其它理化因素(如溫度、光照、海流和微量元素等)對生物的生長和繁殖又有利,赤潮生物便急劇繁殖而形成赤潮。 密集的赤潮生物或其代謝物質會堵塞魚類的鰓,使之窒息致死;赤潮生物的尸體分解消耗大量溶解氧,引起海水嚴重缺氧,甚至形成硫化物,危及海洋生物的生存;含有毒素(如石房蛤毒素)的赤潮生物及其休眠孢子,或當赤潮生物死 328第九章 環境與化學 亡分解時釋放出來的毒素,會被海產動物攝食、吸收造成中毒或死亡。人若食用了這種含毒素的海產生物,也可能中毒或致死。
治理赤潮,要以防為主,切實控制沿海工業和生活污水的任意排入,特別是要控制氮、磷和其它有機物的排放量,以避免海區的富營養化。同時應加強赤潮發生機理和預測方法的研究,以便及早發現和治理。 海洋污染問題日趨嚴重。除上述赤潮污染外,污水、廢渣、廢油和化學物質源源不斷地被排入大海。巨型油輪泄漏或沉沒造成的石油污染災難時有發生。向海洋傾倒化學和放射性廢物的作法也已持續多年。這些都是造成海洋污染的重要原因。如果人類不能注意到海洋的污染問題,并阻止進一步污染,那么終將會受到大自然的懲罰和報復。 七、土壤污染 土壤是陸地表面能夠生長植物的疏松表層,是地球上生物賴以生存、生長及活動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質。地球上所有的土壤都是由巖石風化而成的。土壤由礦物質、有機物(主要是有機物質和土壤微生物)、水分和空氣組成。所以,土壤組成是一個十分復雜的系統。從生態學的觀點看,土壤是物質的分解者(主要是土壤微生物)的棲息場所,是物質循環的主要環節。從環境污染的觀點看,土壤既是污染的場所,也是緩和和減少污染的場所,防治土壤污染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土壤污染是指進入土壤中的有害、有毒物質超出土壤的自凈能力.導致土壤的物理、化學和生物性質發生改變。自然的干燥土壤中的元素多數是以化合物形式存在的。例如,粘土、砂土、有機物等。當排入土壤中的污染物質超過了土壤環境的自凈化能力,將影響土壤的正常功能或用途,甚至引起生態變異或生態平衡的破壞,從而使作物產量和質量下降,最終影響人體健康。土壤污染比較隱蔽,不易直觀覺察,往往是通過農產品質量和人體健康才最終反映出來。土壤一旦被污染后很難恢復,有時只能被迫改變用途或放棄。 土壤污染來自多方面。首先,土壤被當作生活垃圾、工礦業廢渣等堆積、填埋的處理場所;其次,生活污水和工業廢水常未經無害處理,而直接灌溉土地;第三,氣體中污染物受重力作用沉降,或隨雨雪落入地表滲入土壤之內。通過這些污染途徑,會在土壤中留下了各種污染物質,造成土壤的污染。主要有: (1)農藥及其它有機物 為了提高農作物產量,越來越多的農藥用于農作物生產,其中包括殺蟲劑、除草劑、殺菌劑、選種劑等。我國使用的農藥有90多種,對居民健康危害較大的是有機磷農藥、有機氯農藥及某些含金屬的化肥。農藥的主要害處是農作物吸收了土壤中的農藥,會累積在農產品中,進而通過食物鏈影響到人類和其它生物的健康。農藥在殺死害蟲的同時,也還會殺害有益的 第二節 當代重大的環境問題329 生物,對生態平衡造成破壞。此外,如洗滌劑、多氯聯苯、酚和油類等有機物質也會造成土壤的污染,其累積、分解和轉化作用與農藥相似。 (2)重金屬污染 土壤本身原含有一定量的重金屬元素,但當進入土壤的重金屬元素累積的濃度超過一定限度,對作物的生長或人畜的生活產生了危害,就造成了重金屬污染,它主要來自于大氣和污水。其中尤為值得關注的是汞、砷、鎘、銅等元素造成的污染。
(3)垃圾和其它廢棄物 隨著人類生產生活的進步,廢棄物的量也同步增長。大量垃圾及固體廢棄物堆積于地上,其中不少物質會揮發或散逸進入土壤,其危害難以估計。因此,現在對于廢棄物,必須妥善處理安置,以免造成禍患。 (4)病原微生物 主要來自含病原體的人畜糞便、垃圾、生活污水、醫院污水、工業廢水的污染。凡直接施用未經無害化處理的人畜糞肥或利用污水灌溉或利用其底泥施肥,都會使土壤受到病原體的污染。能污染土壤的腸道細菌有